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27篇
  免费   3199篇
  国内免费   4970篇
化学   10888篇
晶体学   552篇
力学   1123篇
综合类   459篇
数学   1925篇
物理学   774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371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435篇
  2018年   457篇
  2017年   540篇
  2016年   601篇
  2015年   734篇
  2014年   883篇
  2013年   1178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325篇
  2010年   1249篇
  2009年   1305篇
  2008年   1447篇
  2007年   1245篇
  2006年   1340篇
  2005年   1203篇
  2004年   906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691篇
  2001年   716篇
  2000年   684篇
  1999年   396篇
  1998年   245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48篇
  1991年   109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66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12篇
  1966年   7篇
  1965年   7篇
  196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实验研究了Nd∶YVO4/Nd∶GdVO4双波长激光器在不同抽运功率条件下,通过调节热沉温度达到功率均衡时的输出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对于Nd∶YVO4/Nd∶GdVO4双波长激光器,当提高抽运功率,需要重新降低热沉温度达到功率均衡输出,降温幅度与抽运功率增加之比为11.23℃/W.与此同时,随着抽运功率和热沉温度的变化,双波长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会出现小幅度的漂移,左峰波长随抽运功率增加的蓝移速率为0.056 nm/W,右峰波长随抽运功率增加的蓝移速率为0.054 nm/W.实验还发现功率均衡条件下激光器的输出总功率随抽运功率的增加而增加,拟合斜效率为8.7%,当抽运功率为5.58 W时,输出最大总功率达到115.7 mW.  相似文献   
52.
刘仁臣  陆静  李昂  丁娟  全薇 《光子学报》2020,49(1):131-139
研究了背电极金属Al膜上二维ZnO:Al光栅的制备及其反射光谱特性.在厚度为300 nm的Al膜上溅射80 nm ZnO:Al薄膜,旋涂AZ5206光刻胶,用波长为325 nm的激光进行光刻制作光栅掩模.采用溶脱-剥离法在Al衬底上制备周期(624~1250 nm)和槽深(100~300 nm)可独立调控的ZnO:Al二维光栅.表面形貌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反射光谱用带积分球的分光光度计测试,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用散射仪测量.结果表明,300 nm Al膜上织构二维ZnO:Al光栅背电极结构,当光栅槽深为228 nm,周期从624 nm增加到986 nm时,背电极总反射率、漫反射率以及雾度均随光栅周期增大而显著增加,而当周期从986 nm增加到1250 nm时,总反射率、漫反射率以及雾度略有增加.双向反射分布函数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上述实验结果,即随着周期增大,漫反射峰值越大,衍射峰个数也增多.提示背反电极上槽深为228 nm、周期为986 nm的二维ZnO:Al光栅具有较好的散射效果,其中漫反射占总反射的百分比为45%.  相似文献   
53.
开发了HIRFL-CSR外靶实验装置的大型数据分析程序(ANAETF),并成功应用于核物理实验数据分析。详细阐述了该程序中的数据分析流程、漂移室寻迹算法、粒子鉴别方法和反应截面提取技术。利用本程序分析了240 MeV/u能量下12C次级束流打碳靶的实验数据,实现了清楚的碳和硼剩余核的粒子鉴别,总探测效率达到 ~90%,本工作提取的反应截面与已有的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4.
碲镉汞(MCT)自从问世以来一直是高端红外(IR)探测器领域的首选材料,分子束外延碲镉汞技术具有低成本异质外延、材料能带精准调控、原位成结等优势,是第三代红外焦平面陈列(FPA)器件研制的重要手段。本文报道了昆明物理研究所分子束外延(MBE)MCT薄膜技术进展,包括材料结构、晶体质量、表面缺陷、材料均匀性、掺杂浓度等参数优化控制的研究结果。异质衬底、碲锌镉衬底上MCT薄膜尺寸分别为4英寸(10.16 cm)及2.5 cm×2.5 cm,材料EPD值分别在1×106 cm-2附近及(3~30)×104 cm-2范围,表面宏观缺陷密度分别在30 cm-2附近及100~300 cm-2范围,薄膜质量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当。采用分子束外延MCT薄膜实现了2 048×2 048中波红外(MWIR)、2 048×2 048短波甚高分辨率红外(SWIR)焦平面、640×512中短双色红外(S-MWIR)、320×256中中双色红外(M-MWIR)FPA探测器的研制和验证。  相似文献   
55.
卢新瑞  黄捍东  李帅  尹龙 《计算物理》2020,37(3):327-334
卷积神经网络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利用其强大的图像处理能力,将地下沉积盐体的识别问题转化为图像语义分割问题,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盐体地震图像的像素级语义分割.本文在U-Net基础上,增加网络深度并同时引入批归一化和Dropout处理,使得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的可信度和更强的泛化能力.通过实验发现,在卷积层之后引入批归一化处理,并在池化层和叠加层之后引入Dropout可以稳定提升模型对盐体图像的分割性能.  相似文献   
56.
本文使用傅里叶变换微波谱仪研究了乙基苯胺类物质(邻乙基苯胺,间乙基苯胺,对乙基苯胺)的分子结构. 由于此类分子含氮原子(I14N=1),因此跃迁谱线中都呈现出核四级裂分. 通过比较实验测定得到的分子结构,可总结苯胺环上不同位置乙基的取代对氨基及分子整体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设计制作了SU-8光栅结构的染料掺杂手性向列相液晶激光器件,在器件正面和侧面均实现了随机激光辐射。将激光染料PM597、手性剂S-811、向列性液晶TEB30A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注入反平行摩擦处理的液晶盒中,器件的下基板通过光掩模法刻蚀出周期为15μm的光栅。利用532 nm的Nd∶YAG固体脉冲激光器作为泵浦源,器件的侧面既在580~590 nm范围内出现了多个离散分立的随机激光辐射峰,FWHM约0.19 nm,又在579~585 nm范围内出现独立的两个激光辐射峰,FWHM约0.19 nm;在器件正面获得了584~590 nm范围的随机激光辐射谱,FWHM约0.17 nm。加热器件至61℃,液晶相变为各向同性态,器件侧面仍出现了波长约590.60 nm、FWHM约0.24 nm的激光辐射峰。分析得出,液晶盒中引入SU-8光栅结构后,光子同时在液晶分子间多重散射和SU-8光栅中布拉格反射获得反馈放大,两种机制相辅相成。器件侧面出现的独立激光辐射峰主要由SU-8光栅布拉格反射提供反馈放大形成,而器件侧面和正面的随机激光辐射峰主要由液晶分子间多重散射提供反馈放大形成。  相似文献   
58.
核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稳定可靠、无需人工干预等优点,在需要长期稳定供电的场合具有独特优势,其中热转换式核电池(RTG)是技术最为成熟且应用最早的一类,而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已有商业化案例。目前,在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研究中存在着放射源自吸收效应浪费能量、转化效率低、换能器件辐射损伤严重等问题,而对于一个实际的核电池,由于放射源自身不断衰变的属性,导致源的成分及其活度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最终影响核电池的电学性能,其影响程度需要加以深入研究。本文以时间轴的形式对核电池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回顾,简要介绍多种主流类型核电池的原理和应用范围;对于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指出放射源的自吸收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对于使用63Ni和TiT2放射源的核电池,给出了其电学性能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指出对于某一特定结构的β辐射伏特效应核电池设计,在前期的模拟优化环节中,精细计算是至关重要的;最后提出了将放射源与换能材料相结合、使用含有较重同位素的换能器件的设想,这些设想有利于解决放射源自吸收问题、提高核电池输出功率和减轻辐射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9.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 the regularity criterion via the pressure of weak solutions to the micropolar fluid equations in three dimensions.We obtain that for 0<α<1 if p€L2/a(0,T;B^α∞,∞),then the weak solution(u,ω)is regular on(0,T).  相似文献   
60.
本文提出了一种供热温度为80~100℃的新型空气源高温热泵循环(EIHP),该循环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R290/R600a,利用内部自复叠技术和喷射器提升循环性能。针对EIHP循环建立了相应的热力学计算模型,并与传统热泵循环(CHP)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计算结果,当冷凝器出口温度为100℃,蒸发器出口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相较于CHP循环,EIHP循环的COP提高了15%~27%,压缩机压比降低了20%~46%,容积制热量提高了22%~51%。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冷凝器出口温度,工质配比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